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网评>
阅读的黄昏与黎明
2025-04-19 17:05: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纸质书在数字时代成了一种倔强的存在。地铁里捧着实体书的读者,像是一座座移动的孤岛,与周围低头刷手机的人群形成微妙对峙。这种对峙背后,是两种认知方式的角力:碎片化攫取与沉浸式思考的对抗。

阅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异化。我们习惯了15秒的短视频解说,习惯了被算法投喂的"精华摘要",却越来越难以忍受文字的缓慢铺陈。那些需要耐心构建的隐喻、层层递进的论证、细腻入微的描写,在效率至上的阅读观面前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当我们用"几分钟读完《百年孤独》"来标榜阅读效率时,实际上已经谋杀了马尔克斯精心编织的时间迷宫。

但阅读的魔力恰恰存在于这种"不效率"之中。普鲁斯特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其内容,更在于它要求读者放慢节奏,与作者一同在记忆的迷宫中漫步。真正的阅读是一场思维的慢跑,需要调整呼吸,保持配速,才能抵达那些转瞬即逝的顿悟时刻。

或许,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最高级的阅读反叛就是重拾纸质书的笨拙。当手指触摸纸张,当目光在固定的文字间来回游移,我们重新找回了思考的节奏。这种古老的阅读方式,恰恰是治疗当代人注意力涣散的一剂良药。每一次专注的阅读,都是对碎片化生活的一次温柔抵抗。

[编辑:叶娟]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