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政府工作任务之首,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且对外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激活市场活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动方案涉及领域广,可行性强,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首位,且以增收减负来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来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来增强消费意愿,抓重点、破难点、疏堵点、创亮点,打通了“造血”+“输血”+“活血”的微循环。
聚焦优质供给扩容“面”,找准“发力点”。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激发消费潜能,拉动经济增长,形成消费合力,释放内需潜力,改善人民生活,是提振消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主要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入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推进,高标准落实,持续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例如,积极发展银发旅游等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通过“贴合”群众生活、“贴近”群众需求的务实举措助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由此可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紧扣民生、服务民生、温暖群众的新方案、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要借助“人工智能+”,为群众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让群众体验可感可及的科技惠民成果。
聚焦消费能力提升“面”,拓宽“增长点”。消费的前提,必然是居民有足够的收入和稳定的预期,行动方案也是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首位,以增收减负为旨归,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等举措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还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聚焦百姓关切、减轻群众压力、促进大宗消费升级、减少百姓后顾之忧,在协同推进增收、减负和保障的基础上增强了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底气。这种能够让老百姓收入“增”、让市场活力“增”、让提振消费成效“增”的《行动方案》有效解决了“有钱花”的问题,也回应了“敢花钱”的顾虑,还体现了政策的针对性与精准性。
聚焦消费环境优化“面”,畅通“循环点”。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提振消费,群众收入的增长只是其中之一,优化供给结构、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消费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消费意愿同样是释放消费潜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行动方案》中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形成了一条“增长链”“消费链”与“驱动链”相结合的新路径,聚焦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围绕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着力打造“有时间、有场景、有保障、有设施”的立体式消费环境和“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新型消费环境,实践性强、综合性全、质量性高,对此,我们要在执行和落实中,以“面”带“点”,以“点”扩“面”,“点”“面”结合,畅通微循环,激活消费市场持久活力、推动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消费带给人们幸福感的同时进一步厚植经济内生动力。(张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