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网评>
【地评线】黄河网评:打造“三化”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2025-04-01 16:42:27    来源:黄河新闻网

3月28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唐登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和助企纾困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而营商环境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活力。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民营企业尤其需要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省委常委会此次会议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大方向,正是抓住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只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新,真正激活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

市场化让“无形之手”高效配置资源。市场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其本质是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前,一些领域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准入难、招投标难等问题。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项目推介机制,让民间资本能够平等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有助于拓宽投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助企纾困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能够精准解决企业融资难、经营成本高等问题,避免因短期资金链断裂导致优质企业倒闭。市场化还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过去,一些地方存在审批流程繁琐、政策执行“一刀切”等问题,增加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未来,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便利化措施,减少对企业经营的不必要干预。此外,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确保所有企业都能在统一开放的市场中公平竞争。只有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让企业家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让优质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治化以稳定预期护航企业发展。法治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没有法治保障,市场就难以健康运行。现实中,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随意罚款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干扰企业正常经营。通过建立涉企检查清单制度,明确检查主体、频次和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执法随意性,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同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能够增强执法透明度,防止选择性执法和权力滥用。法治化还意味着对产权的严格保护。产权安全是企业家的核心关切,只有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才能激发长期投资和创新动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但在执行层面仍需加强。要严格落实《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严厉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的违法行为。特别是要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的现象。此外,需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司法效率和公信力,让企业家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底色,企业才能安心经营,市场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国际化对标全球一流,提升竞争软实力。国际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向,只有对标国际高标准,才能提升经济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外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省委常委会强调“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正是要推动规则、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例如,在跨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可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推行“单一窗口”通关模式,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在投资便利化方面,可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让内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国际化还要求提升政务服务的国际水准。许多发达经济体在营商环境优化上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一站式服务。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外资企业办事便利度。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国际商事仲裁机制,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的信心。此外,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信用体系,推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让更多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政策落实,用营商环境的“优”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带动经济运行的“稳”,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当各类企业都能在公平、透明、法治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民营经济的活力必将充分释放,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焦跃伟)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