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网评>
【地评线】黄河网评:解锁三晋新文旅密码
2025-03-28 08:49:41    来源:黄河新闻网

3月25日,省委书记唐登杰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会议指出,要用好文旅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文旅+”新场景新业态,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山西拓展“文旅+”需要实现历史维度、空间维度、技术维度的立体融合。历史维度上,要让五千年文明与当代审美对话;空间维度上,需打通“山上五台山,山下产业链”的协同格局;技术维度上,要以数字赋能破解“资源沉睡”难题。唯有三维共振,才能将“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认知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构建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数字技术正重塑山西文旅的呈现方式。云冈石窟通过3D复原技术,让北魏造像的衣纹细节纤毫毕现;晋祠水镜台全息剧场使年轻观众占比提升至65%,证明科技是连接古今的“时空桥梁”。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体验重构——太原古县城引入“元宇宙”游览系统,游客可穿戴设备与虚拟晋商互动;临汾洪洞大槐树景区开发“AI家谱查询”,让寻根之旅更具参与感。这种转变背后是产业逻辑的升级:2024年山西投入5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43处国保单位完成数字化建模,形“云游山西”2.3亿次访问的线上流量池。但需警惕技术应用的“两张皮”现象,如部分景区VR体验与文化内涵脱节。未来应建立“数字文化基因库”,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非遗传承人认证,实现科技赋能与文化本真的有机统一。

产业跨界催生“文旅+”复合业态,释放民生红利。“非遗+旅游”的乘法效应正在显现。司徒小镇《千年铁魂》实景演出带动周边村民年增收3万元,印证了文化变现的民生价值。更具启示性的是业态创新:运城盐湖将死海漂浮与养生餐饮结合,客单价提升40%;大同广武滑雪场串联长城遗址,打造“冰雪+边塞文化”特色IP。这些实践揭示出“文旅+”的深层逻辑——通过要素重组创造新供给,如晋中市开发的“低空游+古建俯瞰”项目,就填补了高端体验空白。民生改善更体现在系统性变革: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建成18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直接带动15万人就业;高平潞绸园转型文旅综合体后,织工变导游,传统工艺焕发新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构建“非遗工坊+电商平台+研学基地”的产业链,如苦豆豆香包通过合作社模式使农村妇女年增收1.5万元,这样的“指尖经济”正是文旅富民的最佳注脚。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山西文旅的突破已超越产业范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推进共同富裕的省域实践。从隰县小西天的灯火到太行山民宿共同体的致富故事,这些鲜活案例昭示:真正的“含金量”不在矿产而在于文明。未来应强化“三个联动”——政策上联动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让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共同富裕走廊”;空间上联动京津冀与中部崛起战略,打造跨区域文旅矩阵;国际上联动“一带一路”建设,借《黑神话:悟空》IP开发多语种数字导览。当古建瑰宝遇见数字浪潮,当非遗技艺激活县域经济,“华夏文明坐标系”的山西必将绽放更璀璨的光芒。(焦跃伟)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