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网评>
【地评线】黄河网评:以“3·15”精神砺剑 守护政治生态清风
2025-03-19 10:33:08    来源:黄河新闻网

“天下之事,成于慎而败于纵。”当“3·15”消费者权益日以打假之名涤荡市场浊流时,纪检监察机关的“打假”更应穿透表象,直指政治生态中的虚浮与伪饰。那些披着“勤政”外衣的懒政、裹着“清廉”面具的贪腐、标榜“政绩”幌子的形式主义,如同暗流涌动,侵蚀着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唯有以日日皆“3·15”的清醒,在激浊扬清中锤炼铁纪,方能还政治生态一片清明。

明镜高悬,照破“假面”。政治生态中的“假面人”,往往深谙表演之道。台上高谈清正廉洁,台下暗藏私利谋算;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却如蜻蜓点水。“官无大小,凡事唯公”,但若权力观错位、政绩观扭曲,公器便沦为谋私的暗道。有的干部热衷于“数据造景”,将民生工程异化为数字游戏;有的部门奉行“文件落实”,以纸面功夫替代真抓实干。此类行径,看似无害,实则如白蚁蛀堤,日积月累终致溃塌。纪检监察机关须以明镜照鉴,既要盯紧“表态多调门高、落实少行动差”的虚浮之风,也要深挖“台上喊廉洁、台下收钱物”的双面之人。刮骨去毒,方能祛除沉疴;刀刃向内,才可净化生态。唯有让每一份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撕下假面,还官场以真实。

规矩为尺,丈量“假行”。现实中,“假作为”常以“创新”之名横行。有的调研走马观花,检查如彩排作秀,群众呼声成了耳旁风;有的部门推诿塞责,民生疾苦沦为烫手山芋,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更有甚者,将“民心工程”异化为“伤民工程”,美其名曰“发展需要”,实则透支群众信任。“法立,有犯必施”,但若规矩束之高阁、执行流于形式,再严密的制度也会沦为纸老虎。纪检监察工作,贵在“铁规”与“铁腕”并举。既要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破除“中梗阻”“断头路”,也要严查“躺平式”“摆拍式”干部的假把式。建立明责、履责、督责、问责的闭环链条,让纪律的高压线真正带电。唯有规矩入心、执行落地,假行伪饰才无处遁形。

崇实黜华,根治“假绩”。虚假政绩如镜花水月,看似光鲜,实则遗祸无穷。有的地方为求“显绩”,大搞盆景式调研、打卡式整改,将民生福祉置换为晋升筹码;有的干部热衷造势工程、形象工程,口号震天响,落地轻飘飘。“华而不实,怨之所聚”,若任由虚浮之风蔓延,不仅透支政府公信,更会寒了百姓的心。破此困局,需以崇实为药。纪检监察机关当以见叶知秋之敏锐,既严查数据注水、经验造假,更需立起“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导向。考核机制中,显绩与潜绩并重,速度与质量同行;干部教育中,多讲“栽树”之责,少谈“乘凉”之功。唯有让实干者得褒奖、作假者受惩戒,方能滋养“但得众生皆得饱”的为民初心。

守正创新,锻造“利剑”。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既要“创新”传承“民为邦本”的根脉,更需注入“守正创新”的活力。科技赋能之下,监督天网渐次铺开:大数据筛查异常轨迹,信息化打破监督盲区,群众监督激活源头活水。但技术终是工具,核心仍在人心。若干部内心无敬畏,再严密的监督也会被钻出漏洞;若自身不硬,打铁之锤难免锈蚀。故须以“君子检身”之诚强化自我革命,严防“灯下黑”。既要借外力织密监督网,更需修内功筑牢思想堤。唯有将纪律刚性转化为内心自觉,方能实现从“不敢假”到“不愿假”再到“不想假”的蜕变。“治乱之机,在于审所尚。”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不在浮华口号中,而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中;不在虚假政绩里,而在“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里。

纪检监察机关既是打假者,亦是护真者。当以日日皆是的清醒、寸步不让的坚定,在激浊扬清中守护初心,在正风肃纪中滋养民心。唯有如此,方能答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廉洁答卷,让清风正气真正充盈天地、浸润人心。(饶文波 强卓文)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