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在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增收等方面提出的战略举措,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受气候、水资源、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和风险仍然存在,因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是改善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现状的有力举措。此外,通过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治理,可以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生产,为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品种,推广智能农机和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塑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
当前,虽然我国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保障农民利益是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关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从而保障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生产信心,激发农业生产活力。此外,要通过各种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传递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描绘了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为筑牢农业“压舱石”,把我国农业从传统产业演变为涵盖安全、科技、文化、生态的综合性国家竞争力支柱,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将会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牛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