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连日来,该影片已在海外多地电影市场上映,持续获得广泛好评。《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上涨的票房和口碑,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走出国门、拥抱海外市场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船出海”,和世界人民的一次文明对话。
如今,文化软实力已跃升为我国构建国际传播格局中的核心议题。如何在国际传播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哪吒”这部电影,为文化出海塑造了新通道,也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带来了一些思考的方向。
文化出海,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民族文化蕴含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素材和思想源泉。《哪吒之魔童闹海》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在人物造型和视觉设计方面,融入中国美学风格,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审美,其中,一些中华文明元素的加入,如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青铜人像为原型的“结界兽”以及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物的法器天元鼎和七色宝莲等,让国外观众透过电影,直观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华历史文化。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的灿烂瑰宝,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成果和价值内涵,打造中国文化IP,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国际间的交流互动架起文化桥梁。
文化出海,需着眼于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时,探索运用国外观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中国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进行了较大改编,保留了其主要人物和经典元素,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注重作品的年轻化表达。同时,“哪吒”所代表的追求自我、独立自主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符号,以及电影承载的亲情、友情等人类的共同情感,更能引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国家观众的共鸣。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相结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让中国文化获得更多认同感,更深入人心。
文化出海,需依托于高质量作品的创作,持续通过精品力作主动传播中华文化。优秀文化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智慧结晶,也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名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团队克服困难、精益求精,对画面细节和故事逻辑不断打磨,让这部动画电影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此外,创作团队深攻特效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也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为中华文化不断“出圈”奠定新基点。努力生产创作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向世界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才能全方位、多角度传播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牛牧瑶)
《哪吒2》在海外上映,您认为给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哪些影响?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