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映非遗,古韵悠长闹元宵。熙熙攘攘的人潮涌动,匆匆前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幅归家的画卷,沉甸甸的行囊中更满载着对家的深深思念……人们在车站、在路途,共同编织着一幅幅关于家、爱与希望的动人篇章。
“千灯照元宵,四季春再续。”元宵节,是镌刻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团圆印记。当高铁春运与非遗元宵节交相辉映,这不仅是对悠久传统的致敬与延续,更是对现代速度与古老智慧的和谐共融。在江南水乡,古镇的元宵灯会与非遗手工艺展示交相辉映,精美的花灯与非遗刺绣让人目不暇接;在华北平原,古老的城墙下,非遗元宵灯会与舞龙舞狮表演相得益彰,火树银花不夜天,欢声笑语满城飘。从北京的豆汁儿焦圈到云南的过桥米线,从山西的刀削面到东北的大拉皮,非遗美食更是这场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一种味道都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生动诠释,让归家或远行的人们在舌尖上体验了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化之旅。
一盏灯笼、一张彩纸,一折一叠,翻转数次后,一条栩栩如生的生肖蛇便跃然于掌中;以面为料、以手为工,在细腻的案板上揉、捏、搓、切、塑,一个憨态可掬的“玉兔捣药”面塑便成型了……春节“返乡潮”中的青年一代开始挖掘家乡深处的文化瑰宝,有人因“英歌舞”的“出圈”回到故乡重温“中华战舞”的风姿;有人因“皮影戏”的线上走红专程回乡体验“光影传奇”的魅力。众多曾在我们记忆中渐行渐远的传统非遗项目,借着元宵佳节成为了大家重新探索家乡文化的钥匙,一些面临失传的非遗技艺也因这份热情而重新绽放光彩。
在春运的滚滚洪流中,非遗不仅是归途的风景,更是心灵的慰藉。一场场非遗技艺亮相列车和火车站,让流动的车厢和人潮涌动的火车站文化味十足,一列列满载思乡情的列车,化身为非遗文化的移动展厅,为旅途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皮影戏在候车大厅的屏幕上跃动,让等待不再枯燥;而元宵灯会的微缩景观,则巧妙地点缀在列车车厢,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提前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温馨。当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的高铁站车相遇,这些非遗宝藏,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祖辈的智慧与美好祝愿,传递给每一位归心似箭的旅人。
“共赏明月夜,欢度一宵圆。”这份源自千年的智慧与匠心,在新时代的快节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让人们在疾驰的列车中,也能感受到来自祖先的温暖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多关于非遗、关于文化、关于中国的精彩故事。(付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