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泰轩萍>
警惕掉入“抢票加速包”的陷阱
2025-01-22 08:53:55    来源:黄河新闻网

每逢节假日前夕,“抢票”这一话题的热度便居高不下,各类第三方软件的“加速抢票”功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极速到瞬抢,从亲友助力到专属客服,从失败退款到座位优选,各种服务琳琅满目,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便落入消费的陷阱。然而,正如铁路12306权威机构反复提醒的那样,“抢票不存在优先资格,更没有特殊渠道!”

名目繁多,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第三方购票软件巧立各种名目,悄无声息地窃取用户个人信息。例如,某平台虚假宣传,声称“可抢未开售车次”。实际上仅是提前收集购票人信息进行预售抢票,诱导用户在平台上输入官方账号的登录信息,变相窃取购票数据,严重侵害了用户的隐私权益。试想,一旦你的购票记录、行程细节落入不法之徒之手,轻则遭遇信息骚扰,重则面临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个人安全。购票本应是便捷服务,岂能变成“信息陷阱”?

夸大其词,陷阱重重“宰客”忙。第三方购票软件擅长利用旅客对“一票难求”的担忧,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盈利工具。某平台推出全额免单的宣传噱头,号称赠送火车票抵现金红包,组团全额抢票成功即可瓜分现金红包的“福利活动”,看似惠及大众,实则中奖条件苛刻,套路满满,不过是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抢票通道,增加额外消费,提高曝光率,给平台交了一笔“冤枉钱”。

乱象丛生,破坏正规购票生态。在购票高峰期,官方售票平台面临巨大访问压力,其中不乏第三方软件的频繁请求,导致系统拥堵,用户往往还未进入购票页面,车票就已售罄。众多旅客无奈转向第三方软件,而这些软件则以“加价购票”“优先券”等形式转售车票,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短途旅客购票更加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票务供需矛盾,恶化购票环境。

其实,无论噱头还是套路,利用旅客归家心切的心理,不顾手段牟取个人私利,第三方平台无异于“趁火打劫”。面对第三方软件的“花样百出”,监管必须“与时俱进”,治理措施必须加速升级,加强信息安全监管,打击虚假宣传,整治不公平购票行为,切实维护旅客的合法权益,让购票回归公正透明,这才是科技助力出行的真正意义所在。(付裕杰)

[编辑:胡娜]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