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制单的时间由5至7小时缩短为不到5分钟,“数字化+物流”助力中欧班列(西安)运行提质增效,西安成为全国首个累计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25000列的城市,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4……15日,一组消息在西安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1月16日 科技日报)
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繁荣了中亚、欧洲的经贸活动,使东西两大文明得以沟通交流,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如今,“钢铁驼队”发挥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实现开行规模不断扩大、通道能力持续扩充、运行品质稳步提升。凭借运输时效快、智能化程度高、线路辐射广、服务功能全、综合成本低的特点,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闪亮名片。
开辟新线,加快中欧班列通道能力。随着我国外贸持续向好,跨境货物运输需求旺盛。新开行西安至格鲁吉亚波季线路,运输范围覆盖欧亚大陆全境;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基本实现“天天班”……当下,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已迈入新阶段,俨然成为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稳定的运输时间、越来越便利的通关流程和综合成本的不断降低,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欧班列运输货物。
攻坚克难,提高中欧班列集结能力。中欧班列(西安)开行于2013年11月,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全国最先开行的中欧班列。如今,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排头兵、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其始发站西安国际港站也跃升为西北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中欧班列在内陆的集散中心,平均100分钟便有一趟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或抵达。西安国际港站目前已拓展省内、省外“+西欧”集结线路24条,使班列集结分拨时间由8.5天压缩到4.4天,场站内作业时间由889分钟压缩到302分钟,有力促进了班列开行品质提升。
扎实推进,提升中欧班列运输能力。全国首条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线路——西安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每周“四去三回”,已成为全国开行密度最大的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已常态化运行国际干线18条,实现亚欧主要货源地全覆盖;向西、向北开通西安至汉堡、塔什干、莫斯科及跨里海、黑海等干线通道,向东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等港口的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西安集结交会。
中欧班列(西安)的稳定运行,推动了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运输服务保障。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到联通万里,这支“钢铁驼队”正加速铺展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壮美画卷。(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