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顶着酷暑严寒,穿行在山坳庙宇、亭台楼阁之间,利用高清晰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给濒危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起“数字档案”,为日后的文物研究、保护修缮、创意转化留下珍贵的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是文明的珍贵见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篇章。他们是文物保护的新生力量,为古老的文物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西文博集团开展的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项目,堪称一场与时间的激烈赛跑。90后作为项目的主力军,以80%的高占比,
勇挑重担,为文物保护事业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他们运用高清晰扫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为濒危文物精心打造 “数字档案”。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为文物的长久保存提供了新的可能,更为后续的研究、修缮以及创意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绝非简单的按按快门。就像任泓憬所说,一幅200多平方米的壁画,需要拍摄上千张照片才能生成完整图像资料,这背后是大量繁杂琐碎的工作。从了解壁画保存现状、规划拍摄点位,到精准挪动拍摄距离,再到后期对照片曝光度和色阶的精心调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出现缺失,还得返回补拍。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心与毅力。这些年轻人,正是凭借着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满腔热忱,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除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00后的任泓憬还发挥自己自幼学习美术的特长,用绘画将文物之美“定格”。在他眼中,每一处壁画彩塑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种对文物发自内心的热爱,让他不仅仅满足于数字化采集,更希望通过绘画,留下属于自己的文物记录。这是一种别样的文物采集方式,饱含着他对文物的深情厚谊。
任泓憬以及他所在的年轻团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担当与作为。他们深知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面对壁画逐渐暗淡、古建筑可能因自然灾害而消逝的现状,萌生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转化为他们工作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收集更多文物信息,让文物以数字形式永久留存。
他们的努力,对于文物的研究、保护修缮和创意转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的“数字档案”,为文物专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也为日后的保护修缮提供了精确的参考依据。同时,这些数字化成果还能通过各种创意转化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文物之美,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刘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