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即将启动,今年超过3000公里的铁路新线即将投入春运,在缓解客货运输压力的同时,也为沿线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央视新闻)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网络覆盖之广、运行效率之高,充分展现了中国交通发展的巨大成就,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交通图景。
一部中国铁路史,就是一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史。回眸历史,从1952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到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再到2024年,全国铁路新增营业里程3113公里,其中高铁线路2457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不断延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6.2万公里大关,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更是达到了约4.7万公里,“1小时通勤圈”“2小时生活圈”“8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同城化”“双城记”让“梦想照进现实”。
从静态上讲,交通是基础产业;从动态上看,交通是先行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载体作用。没有交通,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就很难运行;没有交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就很难形成。
一条条新线的开通运营,如同一条条血脉和节点,将各地的资源、人才、信息紧密相连,日益织密的高铁网,让越来越多的城乡被纳入高铁经济圈,推动各地区产业的布局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促进各地区经济的互联互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
正如报道所称,东部路网越织越密,上海至上海、青岛至青岛,越来越多的高铁跨省成环,提升了路网的通达性和便利度。在西部,铁路联通景区,川青铁路开通后,旅客从成都坐动车,最快3个多小时可到达九寨沟,大幅缩短了通行时间,提升了出行效率。在北方,集宁到大同到原平高铁开通,不仅拉近了晋、蒙两省区的时空距离,也实现了西北路网与中原米字型高铁网的无缝对接。
由此观之,一幅宏伟、壮丽的“铁路建设”画卷正徐徐铺展。铺出的是社会发展的锦绣路,铸造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路,展开的是民族振兴的强国路。面向未来,相信中国铁路在新征程上定能奏响惠民更强音,把勾画的宏伟蓝图化为民生幸福的灿烂现实,在万里铁道上续写更精彩的“中国传奇”。(文字/AI制图:付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