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网评>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2024-12-20 10:50: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古代,冬至象征着阳气的回升和希望的来临,因此,这一天是很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相互拜访,热闹非凡,跟过年一般。吃的就更多了,汤圆、饺子、馄饨、红豆粥等各式美食在这个节气的餐桌上轮番上阵,历经千年,很多习俗不在,但是吃食却流传下来,尤其是汤圆和饺子。也由此引发了南北方的口水战:“究竟冬至应该吃汤圆还是饺子?”

汤圆,最早被称为“浮元子”。是用糯米与水搓制而成,里面包裹着芝麻、花生等多种馅料,烹饪时在沸水中煮熟,白皙晶莹,宛如珍珠般在水面上翻滚,一颗颗饱满的汤圆从锅中溅起蒸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轻轻咬下去,潤滑的口感伴随着香浓的芝麻或花生味道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温暖的满足感。

在南方人看来,冬至吃汤圆不仅象征着团圆,更寄托着来年的丰收和圆满的美好祝愿。

而饺子在北方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古时饺子被称为“娇耳”,得名于医圣张仲景。传说中,当时冬季寒冷,百姓经常被冻坏耳朵。医圣张仲景便发明了娇耳:取牛羊肉,拌上驱寒药材,置于锅中熬制,待煮熟后便取出捣碎,用面皮包成“耳状”,分发给百姓。百姓吃下娇耳后,身体逐渐暖和,耳朵也不冻了,所以有“冬吃饺子不冻耳”的说法。

北方人将饺子视为冬至的必备美食,不仅代表团圆,而且还具有御寒的功效。此外,另一种饺子的寓意更是承载着时间的交替,象征着更岁交子。

无论是汤圆,还是饺子,二者所蕴含的团圆寓意、和睦氛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都是相通的。

我们的美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经过时代的演变,汤圆和饺子的形状、口味及制作方法均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展现出对传统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无论是冬至的汤圆或饺子,并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正宗与否,更不应该强迫他人去改变。

[编辑:叶娟]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