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中国世界“非遗”+1。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继续遥遥领先,位居世界第一。(央视新闻)
春节申遗,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堪称人类文明奇迹。百节年为首,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最丰富、最欢乐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上古时代,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中国年。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世界民族中,没有哪个节日比中国春节更古老、更久远,有着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春节,有着优秀且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力无限,这也是我国春节申遗的文化底蕴所在。今天,申遗已然成功,中国春节文化势必在世界民族中进一步广泛传播。
春节申遗,致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承载着古老的民族精神与理想。古老春节,融合了祀神祭祖、辞旧迎新、亲朋团聚、家国同庆、休闲游乐等多种具有神圣感、仪式化、趣味性的文化习俗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千家灯火,万家团圆,在欢度春节的氛围中,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被亲情、友情、家乡情、同胞情紧密地包裹。春节,成为一年中感受亲缘之“母亲”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温暖怀抱的最浓时刻,是融于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主观文化上的交融,更集合了众多文化符码,印刻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熔铸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记忆中,以其踏实的亲情、厚重的家国情怀、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个中国人在一年一度找回家和万事兴、国泰民安、平安是福与自强不息等超越个体短期困境和时代阶段局限的稳定人生答案。说到底,春节申遗,就是一个传承弘扬春节文化的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民族凝聚力,让世界更读懂中国。
春节申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四海同春”。多年来,一档中国春节“四海同春”节目,火爆全球。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春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人谦恭有礼的气韵风骨也感染着世界,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成为世界人民共同欣赏与品味的节日。每到春节,世界政要都会从全球各地纷纷发来春节祝福,不同国家友人操着生疏的汉语喊出一声声“过年好”……“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正润物无声地传播着“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如今,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和城市甚至将春节法定为社会公共假日。春节申遗,中国以最优的形式、最佳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四海同春”,让春节文化真正成为世人共同参与欣赏的世界文化,这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将产生现实和长远的影响,意义重大。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5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祝贺春节申遗成功,祝贺中国人民……带着世界的祝贺,迎接乙巳蛇年春节的到来,让我们营造“四海同春”更加浓厚的氛围,让世界共享“春节快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放光彩。(贾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