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探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自媒体时代,一个探店视频带火一家餐厅的故事时常发生,然而有的探店博主却强行要求商家合作,不免单就给差评,有的则发布粗糙的推文,甚至为了制造热度获得流量恶意诋毁一些餐厅,这些都令商家有苦难言。虚假宣传、夸大其词、注水探店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探店乱象的根源,在于“流量”的滥用。探店行为的法律属性必须明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探店视频如果属于广告代言,就必须标明“广告”,并遵守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探店视频并未按照规定进行标注,甚至故意混淆兴趣分享与商业属性的界限。“越界”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探店行业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信任。
假探店就得面临真处罚。
针对不规范、不真实的探店行为和探店博主,监管部门需给予重罚。首次违规者,除面临高额罚款外,还应被勒令停业整顿,在此期间,需深刻反省自身行为,并采取措施整改,确保后续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对于屡教不改、再次违规者,应直接吊销其营业执照,并纳入行业黑名单,永久剥夺其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格。同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其违规行为,以示惩戒,并警醒其他从业者。而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与举报,应迅速响应,严肃处理,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日常必须加强监管,确保探店行业的健康发展。平台责无旁贷。平台作为探店视频的主要传播渠道,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平台应该加强对探店视频的审核和管理,确保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平台也应该建立针对达人的信用评价机制,让消费者对探店效果、宣传的真实性等进行评价,从而规范探店达人的行为。(苗瑞祥)
你还相信“探店”视频吗?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