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网评>
【地评线】黄河网评:“革”声嘹亮 宣讲“润”心
2024-09-25 09:23:26    来源:黄河新闻网

改革的必要性,根植于人民的呼声之中,“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一决定是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从人民的利益落脚,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意味着我们要用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务实举措一体化推进改革。

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方向一致,全面深化改革将会更有动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进一步来讲,改革成果惠及的是千家万户,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能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一件惠民、利民、为民之事,我们要让党的声音进万家就要做好宣讲工作,搞清楚为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的关键点,让“革”声嘹亮,让宣讲“润”心,进而凝聚改革共识,把稳改革方向,增强改革主动。

创新宣讲形式,变“照本宣科”为“生动演讲”,让“革”声嘹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在“一进一送”过程中,把党的声音送下来,把党的温暖送下来,把干部的行动送下去,在“送”的过程中要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摆架子,能够在讲的过程中真正把宣讲成效发挥出来。在宣讲过程中,要注重讲授课对象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内容,采取“宣讲+特色”“宣讲+服务”“宣讲+入境”等方式,告别“照本宣科”,打造“生动讲堂”,在“沉浸式”“课堂式”“浸润式”的互动中让宣讲更有温度、冒热气、聚人气,也能够真正“宣”出特色,“讲”到实处,“聚”集合力,让改革的嘹亮歌声,党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好方言方语,变“一版一正”为“乡音土话”,让宣讲“润”心。宣讲要有“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感”,不仅仅是听课的感觉,还是情感的共鸣,这种感觉和感受是通过宣讲人和听课人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所凝聚的一种共识,既是宣讲人真情实感、灵活运用的表达,也是听课人可感可及、融会贯通的领悟。对此,在宣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将一版一正、枯燥无味的文件语言加以“活”化、“实”化、“强”化,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在保持“原味”、留存“真味”的基础上增添“趣味”、彰显“情味”,把理论宣讲变成富有“百姓味”“时代味”“真理味”的生动讲述。入乡便要随俗,作为“外来户”要主动深入群众身边,融入基层熔炉,进农户、坐炕头、听民声,多沾泥土味,多讲土方言,多做为民事,把党的政策理论讲好讲实,把改革强音传到群众心坎上,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土味精彩”,让宣讲“润”入心田。

注重成果转化,变“为宣而宣”为“入脑入心”,让成“效”更足。开展理论宣讲的最终目的是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助推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理论创新每“向前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和运用,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在理论宣讲中,方式对了,成果转化才更有深度、更有成效。对此,宣讲一定要切忌为了宣讲而宣讲,切忌一宣了之,切忌高谈阔论,要掌握方法,要灵活运用,要重实重效,把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凝聚共识、唤醒斗志、激励担当的重要抓手,让群众在“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中启迪智慧、凝聚共识、与改革共奋进。宣而不虚,讲而不空,宣讲就是要有重点、有方式、有步骤地全方位、系统性、创新性地把抽象难懂的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好用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方法,让群众在对改革有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开辟改革征程上的广阔前景。(张森)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