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同市将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推动力量往一线下沉、资源在一线整合,用“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推动基层机构轻装减负,干部干事创业提质增效。(山西日报)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大同市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资源下沉、力量整合,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让基层治理的“骏马”在现代化赛道上驰骋前行。
优化编制配置,实现“车马协同”。大同市在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上,首先着眼于优化乡镇编制配置,通过按需配置、动态管理,打破传统平均分配的桎梏,实现了人员编制与乡镇治理需求的精准匹配。这一举措,如同为基层治理的“马车”进行了精准的“调校”,既减轻了“大车”的负担,又赋予了“小马”更强的动力。阳高县通过编制分配改革,有效解决了乡镇间“人少事多”与“人多事少”的矛盾,实现了“车马协同”,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实践表明,只有让资源真正匹配到需要的地方,才能最大化发挥基层治理的效能。
扩权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同市通过人力、财力、物力的全面倾斜,为基层“扩权赋能”,让社区党组织有了更多资源和手段去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平城区开源街道民和社区通过建强四级组织体系,整合多方力量,实现了精细化服务,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这种“壮马赋能”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有力。它告诉我们,只有让基层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去处理问题,才能确保治理的精准与高效。
创新方式方法,让“微治理”焕发大能量。大同市各区县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志愿服务、智慧党建等为抓手,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无限可能。左云县云兴镇通过成立志愿服务队,用志愿星光点亮社区“微治理”,展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氛围;云冈区的“小板凳议事会”制度,则让决策更加民主、透明,实现了治理成果与民共享;平城区香荔园小区党支部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更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响应群众诉求,提升了治理效率。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基层治理更加接地气、有温度,也让“小马拉大车”的难题迎刃而解,实现了“骏马拉驰车”的华丽转身。
大同市在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基层治理新生态画卷。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大同市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发展,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焦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