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山西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省委书记唐登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进一步深化保护传承利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更多平台载体,统筹推进价值挖掘、教育普及、活化利用、融合发展、宣传展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山西日报)
面对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单纯地保护已不足以应对时代的需求,活化利用才是传承的关键路径。要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让文化和自然遗产以更加鲜活、多元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并不断增值,使其绽放时代光彩。
创新科技赋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在活化利用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通过巧妙融合AR、VR以及数字孪生等尖端技术,这些沉睡的历史记忆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形态。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数字故宫”项目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窗,让全球观众只需轻点屏幕,便能漫步于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之间,仿佛亲临其境,感受那份皇家的庄严与辉煌。而敦煌研究院更是将数字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千年壁画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色彩更加鲜明,细节更加清晰,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能跨越千山万水,近距离欣赏到这份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巨大潜力,更证明了通过科技的力量,能够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双重限制,让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且互动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化”与传承。我省拥有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些宝贵的资源为我们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并创新性地开发和利用它们,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融合产业发展,激发遗产新活力。在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化利用的进程中,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也是重要路径。通过精心构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多元化产业生态,不仅能够为遗产保护提供稳定且可持续的资金源泉,还能激发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孕育出更多贴合市场需求、富含文化底蕴的产品与服务。比如我省部分地区将传统村落匠心独具地转化为特色民宿,不仅完美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与淳朴风情,更成为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的新引擎。这种发展模式,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生,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又如部分文创企业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合,创造出既蕴含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文化产品,有效传承宝贵技艺遗产的同时还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文化产品的迫切需求。这种“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不仅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更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展现了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活化利用不仅是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文化繁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科技赋能,产业融合,让承载着历史记忆、民族情感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焦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