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一辈#没苦硬吃#这一话题冲上热搜。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两位老太太的故事走红网络:一个是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到住院半个月;另一个是子女花费5000元路费回家帮她干农活,结果收成不够路费一半,老人还累得住院了。
由于个人经历,很多父母和长辈崇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亏是福”的人生道理,而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呢?恰好相反,他们是“没福硬享”,主打一个不让自己吃苦受累。
“什么水果要20块一斤?买一盒尝尝”
“饿了给自己煮碗泡面,加了8个鸡蛋、一袋虾滑和半斤肥牛”
“奶茶两杯起送?那我一个人喝两杯”
相较于老一辈的以节俭和吃苦为荣,当代年轻人却秉持着“绝不亏待自己”的生活理念。有网友调侃道:“有点儿钱全炫嘴里了,苦什么都不能苦了自己的‘独生嘴’。”可以说,年轻人的“没福硬享”实际上表达的是“爱自己”的生活态度。
如果真要问老一辈人和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为何有这么大差异,答案也显而易见,两代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太不同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辈人都是从物资贫乏的年代过来的,吃不饱穿不暖可以说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记忆。吃苦成了他们一生的主旋律,好像只有吃苦才能换回幸福的生活。而年轻人认为,人生来就不是吃苦的,吃苦并不会让一个人变得更成功。人应该追求的是舒服、开心,既然吃点好吃的能让自己开心,那为什么不吃呢?
当我们真的能抽离掉一些偏见,用更客观理性的方式去思考老一辈人和年轻人选择的时候,我们也许能够更平和的看待这两者的差异:正是因为老一辈人的勤奋与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以及年轻人得以去谋求自我实现的物质基础。“吃苦在前,享福在后”是老一辈所获得的生存经验和集体智慧,可未必适用于当代的年轻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享受一种舒适、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应有的权利。年轻人需要把握的是量力而行、保持平衡的度。超越经济基础的透支,大可不必。此外,在保证生活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向长辈们汲取一点勤俭节约、未雨绸缪的美德,也符合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