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让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焕发新生机
2024-05-15 10:29:36    来源:黄河新闻网

近日,黄河新闻网一篇报道引人注目:在三晋大地上,619个传统村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讲述着古老的文化故事。一砖一瓦讲述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传统村落,连接着历史与现代、乡土与人情,是我们的民族记忆和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目前,全国已有六批次共8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山西省的传统村落,以“时代早、价值高、类型全”在中华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灿烂夺目,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乡村历史的“活化石”。

作为一个地方唯一或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文化象征,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反映了整个村落乃至地方的发展历程。不仅具有历史考古价值、文献资料价值以及美学艺术价值,还见证了农耕文明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饱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产生活智慧。遗憾的是,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保护,仍然面临一些客观难题与困境。比如,对村落中各级文物建筑的保护,重视整修大修,轻视日常保养。又如,村落中的文物建筑始建时由于多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的木材和砖石。而现今大量原材料的产地被遗弃、被放弃、被禁采,一些传统木材现在在市面上已经十分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部分速生木材和快速简化的机械加工,选用原材料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难以实现。同时,施工人员缺少“工匠精神”,施工中未体现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一些工艺和细节做法被随意简化和歪曲,有的手法还非常粗糙,不能做到处处严谨,面面求精。这些问题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坚持“文物保护规划先行”原则,编制传统村落文物保护规划。要尽快编制传统村落文物保护规划,指导村落整体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文物保护规划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根据不同地区村落建筑特征和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由专业人员对文物建筑分类型进行评估,提出不同的保护和修缮具体规范要求,以指导保护工作。通过文物保护规划,指导文物周边环境的系统整治和展示利用项目的引导提升,避免过度商业化倾向,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发展。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强保护。要进一步加大文物建筑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媒体、新媒介、新方式,发动文化专家、知名人士,利用文化阵地和个人影响力宣传文物建筑,吸引更多的本地籍名人、投资商回乡投资保护文物建筑,积极吸引带动多方资金投入,助推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及产业经济繁荣发展。

再次,精心做好文物保护工程前期勘察和调研。要强化对当地传统建筑原工艺、原做法的研究设计人员全程跟踪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及时完善设计方案,让一些修复和复原项目做到有据可依,让文物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传承和保护下去。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管理,规范施工流程,注重细节,确保质量。

与此同时,还应当着力培养一批有工匠精神、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民间工匠队伍。近年来,我们虽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古建筑技术工人,但基本的技术力量是农民工人,其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较大。应不断提高修缮人员素质,着力培养一批有工匠精神、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的民间工匠队伍,并制定一定的培训、保障机制,保护技艺的传承。

我们相信,在各方积极关注、共同努力下,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一定能够更好地焕发时代崭新风貌,留住记忆中的乡愁。(向东)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