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让文物“发声”,让文化“发力”
2024-04-24 14:40:08    来源:黄河新闻网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使其成为文化界一张重要的名片是我们的光荣的任务,重要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做的不是“原班人马唱原戏”,而是搞一场沉浸式“话剧”,让文物“发声”,让文化“发力”,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其独特魅力与风采。

当好传统文化“保护者”,守好中华文脉,加大保护力度,让文化遗产做“加法”,筑牢传承“源动力”。文化也是有“记忆”有“声音”有“故事”的,文化历经千年而越发光彩,主要是文化遗产在“发声”。文化遗产“无声胜有声”,代表着历史的延续和创新经验的传承,是一种智慧的结晶、精神的传承、时代的变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打好文化遗产这张“王牌”,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这就需要我们当好传统文化“保护者”,守好中华文脉,加大保护力度,拓展弘扬渠道,让优秀文化在时代长河中有效“发声”。

当好传统文化“筛选者”,增强与时俱进,合理“去粗取精”,让时代文化做“减法”,保留文化“存续力”。文化是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传统文化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中持续绽放生机与活力,是文化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但时代是奔腾向前的,文化也如此,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此,我们也要“慎用”“巧用”“去粗取精”思维,对传统文化和文物进行巧妙的“界定”,给予存档保留。

当好传统文化“创新者”,强化创新意识,拓宽传承渠道,让文化遗产做“乘法”,建设发展“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是一本宝贵的“教科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如同一个“品牌”,我们既要注重品牌打造,又要打响品牌建设,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和精神传递过程,融入了人文元素与历史元素,我们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弘扬,弘扬是为了更好的推进,对此,我们更应该让文化遗产做“乘法”,发挥倍数效应,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当好传统文化“推行者”,强化保护力度,破解发展难题,让文化遗产做“除法”,增强文化“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文化具有很强的“传递”与“指引”作用,能帮助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其价值在于它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话语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作为文化的“传人”,要深入挖掘阐释利用好文化遗产的内在精髓和时代价值,既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魅力,又顺应现代生产生活。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张森)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