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让文物考古成果“活起来”
2024-03-15 16:43:39    来源:黄河新闻网

3月9日—10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度山西考古项目汇报会”及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社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行。现场,21个考古入围项目由相关负责人逐一进行汇报,最终经过评审,晋城沁水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明时期瓷窑址等六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他强调,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山西省连续四届举办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不仅仅是对年度山西考古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总结和提升,而且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让文物考古成果“活起来”,对推动山西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要用好资源优势,让文物考古成果“多起来”。山西是文物资源大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先后开展了襄汾丁村、沁水下川、襄汾陶寺等3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标本近万件,新材料、新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作出了山西贡献。其中,河津固镇瓷窑址、闻喜酒务头墓地、绛县西吴壁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荣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六大考古新发现”。但是作为文物资源大省,山西考古研究潜力还很大,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可谓是任重道远。我们要用好资源优势,树牢“大保护、大安全、大服务、大考古”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围绕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集中力量攻关,让文物考古成果“多起来”。

要用好媒体平台,让文物考古成果“活起来”。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文物传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结合。媒体融合发展为社会大众与文博知识传播架起一座桥梁,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省份考古界与媒体跨界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文化盛宴。2021年3月29日下午,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联合举办的“首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四年来,“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无论业界还是社会大众反响都很热烈,不仅对外宣传了山西考古成果、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而且通过激发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热情等,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今后,我们在举办好“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考古界与媒体跨界合作力度,在考古过程中,要广泛采用三维扫描、延时摄影、全景影像、高光谱及微型气象站等技术手段,全方位高质量记录整个发掘过程;在研究阐释宣传上,要用好媒体平台,加入动画技术以及配音特效,与年轻人喜爱的流行元素相结合,采用虚实融合、时空交错的“对话”,使文物严谨性、时代创新性与受众需求在交融中寻找到了契合点,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让文物考古成果“活起来”。

要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考古成果“鲜起来”。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文明的使者,是文化的名片。近年来,山西加大力度组织实施文明探源工程,依托当地人类起源、文明起源重要遗址,集聚文博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跨学科组建攻坚团队,集中力量开展文明探源工程,努力讲清楚山西在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后出版了《陶寺遗址: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吗》《奇妙!云冈石窟窟顶竟有座寺庙》《翼城惊现西周“霸”国》《古墓“俪影”浮现太原东山》等考古书籍,为阐释中华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认真挖掘每一件山西文物背后的故事,研究、阐释文物所蕴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研究、阐释文物中藏着的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让文物考古成果“鲜起来”;同时,利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等,让每一件出土的文物“动”起来,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加强观众与文物互动,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用好资源优势、媒体平台,讲好文物故事,让三晋文物阐释再上新台阶、保护再上新台阶、利用再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触摸过往、感知历史,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彰显山西担当。(邢钰坤)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