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把握“三对关系” 增强工作干劲
2024-03-12 16:35:20    来源:黄河新闻网

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下团组,边倾听,边互动,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针对国计民生议题的最新论述,既有哲学思辨,更见战略眼界,特别是讲立与破、近与远、共性与个性的“三对关系”,致广大而尽精微,从字面讲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论,背后传递的则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政绩观,值得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运用好,以增强工作干劲。

把握好“立”与“破”的关系,增强干的主动性。“先立后破”已被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之中,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引。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谈到了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新”与“旧”之间的统筹,说到底是要处理“立”与“破”的关系。对此,总书记这两年多有阐述,谈实现“双碳”目标,他生动地比喻:“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关系,他则强调“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正确把握“立”与“破”的关系,就是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敢破敢立,先立后破,勇于创新。

把握好“近”与“远”的关系,增强干的前瞻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风物长宜放眼量。”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引用这两句古语和诗句,强调环保工作的任重道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我们必须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决不能囿于眼前的利益,而把生态环境环保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生态环境保护如此,其他事业也如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改革、要发展,工作千头万绪,利益千丝万缕,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问题与难题,但问题再多再难,也不能寅吃卯粮,或坐以待毙。必须坚定信心,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对问题既不畏惧、也不轻视,而要看到“彩虹总在风雨后”。这样,真正行动起来、干起来,脚下的路就会行稳致远。

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注,增强干的针对性。“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程度也千差万别,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因地制宜”,如提到新兴产业,他提醒“新兴产业如火如荼。对这个事,亦喜亦忧”,并明确指出,“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谈到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他指出“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个性与共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必须学会梳理共性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个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干有方向,这样才能干出更好的成效来。(贾合祥)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