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卸掉考核包袱,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2024-01-29 10:41:19    来源:黄河新闻网

“花20%的时间做工作,花80%的时间证明做了多少工作。”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基层干部面对考核时的焦虑和无奈。考核本是推动工作提质、监督政策落实、促进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考核偏离最初目的,甚至异化为驱使基层干部加班加点、美化工作的指令,让基层干部啧有烦言,疲于应对,大大降低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与考核目的背道而驰。

因此,要想卸掉“考核包袱”,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就必须科学回答“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的问题,给基层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像学生期末考试一样,基层干部也要知道考试范围,才能知道需要做什么。合理的考核指标,会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激情和热情,引导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达到考核指标,完成考核任务。但如果考核指标本身设置不科学,标准过高,甚至脱离实际,让基层干部跳起来也够不着,就只能产生“考核包袱”,进而影响工作质效。相关单位要不忘考核初衷,明确考核任务,既不把考核指标定的过细过多,也不随意或临时增加考核任务。也要结合地方、部门和工作实际,分门别类、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设置考核任务指标,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边齐”的统一考核标准,弹性设置考核指标,让考核既有必答题也有选答题,既要有必要的硬性工作要求,也要设置柔性考核任务,让基层干部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鲜明树立实绩导向。工作留痕,任务留迹,既能有效督促干部真抓实干、推进工作,也是量化工作、便于考核的有力抓手。但在考核时过于重视纸面材料,就会让基层干部为材料所累,形成一种“只要材料好考核就会好”的错误导向,甚至为了通过考核,宁可放下手头任务,推迟日常工作,也要“一心一意”给考核材料进行“华丽包装”,这一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形式主义。因此,基层考核不能为了追求工作方便而简单化考核,也不能在层层加码中复杂化考核。要树立正确考核导向,坚持实绩考核为主,将为百姓办了多少实事作为考核重点,把材料作为印证工作的辅助性手段。

规范考核问责机制。基层干部之所以包袱过多,核心原因在于畏惧考核背后的问责。若考核够不到标准、完不成任务、达不到指标就要被问责,则扭曲了考核和问责工作的本意,不仅束缚了手脚,也让干部陷于听“考核话”、办“考核事”的泥潭。因此,单纯以问责推进考核不可取,必须规范追责问责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倒逼基层干部提升工作质量。更要引导干部正确认识考核结果,通过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基层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干部放开手脚,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让“考核包袱”真正成为工作“抱负”。(朔风平)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