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着力厚植三晋大地生态底色
2024-01-26 15:26:49    来源:黄河新闻网

今年的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重点攻坚和系统治理相结合,着力厚植三晋大地生态底色。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3年,山西省营造林456.7万亩,人工造林规模连续3年排全国第1位。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有了新分布新记录,断流近30年的晋祠泉实现出流。同时,在生态环境部2023年底公布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我省5地入选。至此,全省共有15个县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8个县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着力厚植三晋大地生态底色,我们就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绘好三晋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生态文明之树“生机勃勃”。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去学习。山西省15个县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8个县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他们都在我们身边,其做法可学可做。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生态文明之树“生机勃勃”。一方面,先进典型要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好典型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没有取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县市区要对照身边先进,强化思想认识,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取早日当上先进。

因地制宜积极推进,让生态文明之树“绚丽多彩”。山西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有的是资源大县,有的是农业大县,还有的地处山区。为此,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结合本地实际,从绿色视角、产业视角、生态监管视角,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方位形成生态保护大机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体系,让生态文明之树“绚丽多彩”。比如,2023年上榜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曾是太原污染的重灾区,通过开展综合整治工程,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华丽转身。再如,入选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太原市娄烦县,作为省城后花园、避暑清凉地、绿色大氧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坚持“水生态”保护与“水流失”治理相结合,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山西省前列,连续五年太原市第一。这就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很好的例子。

持续厚植生态底色,让生态文明之树“常青长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久久为功。山西省右玉县,坚持70多年的植树造林全县林木绿化率从0.3%提高到56%,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也孕育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立在长远”的“右玉精神”。今年的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完成营造林300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这些目标任务,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三晋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持续厚植生态底色,让生态文明之树“常青长盛”。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让我们聆听两会报告,积极谋划好思路,持续厚植生态底色,建设更多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绘好三晋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三晋大地更加壮美,让良好生态造福人民、泽被子孙。(李宜衡 张沛)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