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让每一个山西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确,五千年文明给山西这片土地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山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有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位居我国北方省份第一。这些历经百年千年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被誉为民间文化“博物馆”、乡村历史“活化石”,是我们的民族记忆和精神家园。
留住乡情、护住乡土、记住乡愁。连日来,随着第十八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从太原、晋中、长治再到晋城的一路探访,让我们更读懂了山西众多的传统村落,也更领会了“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的含义。传承历史文化,如何保护传统村落,让其变“活”变“美”?“喜镇苏庄”可给我们以启示。
传统村落变活变美须有“灵”。古村要新生,贵在有魂灵。晋城市高平市喜镇苏庄,所以能够成为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所以能够声名远扬,不仅因为其有着24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院落,关键还在于其随处可见“喜”,这就是喜镇苏庄之“魂”。以“喜”字为切入点,明确发展定位,围绕传统“喜文化”大做文章,开发“喜产品”、延伸“喜业态”、讲好“喜故事”、壮大“喜产业”,实现古村院落的活化升级和创新融合……由此,喜镇苏庄焕发出了新生机,古村变活、变美了,村民也更加富裕起来了。
传统村落变活变美须有“气”。亲近遗产触摸历史,文化遗产决不能锁在“深闺”中。山西传统村落众多,如何让这些古村成为美好的记忆,为更多人所青睐?重在增加其人气与活力。还说高平市喜镇苏庄,这几年真正是活力四射、人气升腾,逢年过节,村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游客远道而来,只为见识明清古院落、感受传统喜文化、沾一点喜气。特别是今年来,从红红火火闹元宵,到“戏聚高平 擂响中华”全国梆子大会,再到“梅杏唱上党”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上党梆子名家名段荟萃晚会,从年头到岁尾,活动一场又一场,每一场活动都是芸芸万众、明星荟萃,如此古村,自会气概不凡,活力满满,名扬全国。
传统村落变活变美须有“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新气象。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高平市喜镇苏庄正是这样,在全力保护好古村古貌的同时,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晋城市“百村百院”康养特色村建设的契机,积极融入高平高铁新区,坚持“文旅+康养”双核驱动,全力打造高平文旅康养“首站”,叫亮“太行人家 喜镇苏庄”品牌,既为古村增添了新“意”,又让古村保护赢得资金保障,在历史与现代的承接中,更显古村的厚重与辉煌。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山西传统村落传承发展故事,在全社会广泛凝聚起保护传统村落的共识和力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体悟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感悟“喜镇苏庄”,可以说,每一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都大有文章可做,关键要善于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努力实现古村的活化升级和创新融合,让文化成为开发古村、吸引人流、壮大产业、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强大力量。这样,让房子“用”起来,让文化“亮”出来,让村民“富”起来,传统村落也才能真正变活变美。(贾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