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时光的记忆,是生活的智慧,是美的代名词。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剪刀上下翻飞,人物小像跃然纸上,是剪纸的美;针线穿梭,花鸟鱼虫活灵活现,是刺绣的美;色彩搭配,炉火烧制,是琉璃的美……不同的非遗有不同的美,或精巧,或稀有,或底蕴深厚,或情感真挚,或香飘四溢,或匠人匠心,但其背后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通过可观赏、可触摸、可品尝的非遗,我们能看到国之大者,物丰民齐;能感受到国之大者,兼收并蓄;能体会到国之大者,明德求索;更能见证国之大者,海纳百川。我们要看到每种非遗独特的美,还要看到同类非遗不同的美,更要看到不同地域不同非遗的美,才能深刻感受底蕴深厚、百花齐放的大美中国,才能更明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敦煌研究院、在赤峰博物馆、在平遥古城……总书记对非遗的念兹在兹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们深刻地明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才能充分激发非遗的美,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要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我们要推动“非遗”走出去、请进来,为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为文旅融合添翼;我们要推动非遗走到大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是非遗大省,老陈醋、布老虎、澄泥砚、广誉远……非遗种类数不胜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展会举办,让非遗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山西文博会是非遗的盛宴,黄河非遗大展更让人看到沿黄省市(区)的非遗全貌……我们期待更多政策、资源、平台、关注能聚焦非遗,聚焦非遗传承者,让更多非遗之美在新时代绽放,让非遗之美装点中国之美。(胖胖的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