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太原日报》刊发《古交为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文章,介绍了该市借助乡村e镇项目,培育“带货达人”、打造“网红产品”,不仅为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更好地出“晋”销售,而且促进了就业,推动产业、主体、电商、技术、物流、创新等要素科学集聚发展。
要强培训,提升“新农人”数字素养。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云端消费”在一些发达地区早已司空见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山西省不少地区,“直播带货”很多老百姓接触的还不多,更别说是在“云端”卖农家“土货”。古交市借助乡村e镇项目,开设“短视频带货达人专题培训班”,让该市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创业青年等“沉浸式”触“网”,提升了“新农人”数字素养与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技能。与其找“网红达人”短时间销售,不如自己长期销售。要通过加强宣讲、网络技能培训、电商销售竞赛等方式,强化“新农人”的培训,让他们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懂网”“触网”, 成为“带货达人”。
要勇创新,提升“土特产”美丽颜值。山西省的农产品有着“特”“优”的属性,但长期以来,不注重包装,给人以一种“土里土气”的外观,引不起人们的购买欲。古交市根据网货特点重新包装设计,将大包装换为小包装,将以往的简易包装换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包装,依靠“小而美”一下子打开了销路。对各地来讲,我们的晋粮、晋菜、晋果、晋药、晋肉、晋酿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销售一直不温不火。我们要在坚守品质的同时,在包装上创新,针对年轻消费者的特点,设计出小包装、潮流包装,不断提升“土特产”美丽颜值,让“标签”更鲜明,“品牌”更响亮,三晋“土特产”人见人爱。
要强保障,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基础设施是保障。目前,山西省不少农村地区相关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个别地方的网络设施不足以支撑“直播”所需的“大流量”。古交市加大投资,创建了一个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建设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培训中心、网货直播中心、物流统仓共配中心、大数据中心,完善电商统计监测体系,有力地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新基建”向农村延伸,打通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农特产品插上“云”翅膀,更好地出“晋”销售。
搭乘“云”快车,出“晋”更高效。历史浪潮滚滚向前,互联网时代已势不可挡。古交的实践证明,我们唯有抓住良机,不断提高用网能力,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才能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相信,随着全省乡村e镇项目的建设,山西省更多的农产品一定能搭乘“云”快车,实现更好的销售,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张晓波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