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成器”、“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讲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家长就不假思索的,自然而然的奉为亲子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不听话是打得少,孩子学习不好也是打得少。所以“棍棒教育”也成为了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打孩子”在他们眼里是很正常的。
有专家就曾表示,那些长期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少部分能通过自身努力克服阴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大部分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生活比较一般或比较落魄。
事实上,打不是亲,骂不是爱。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场“以大欺小”的权威对抗,也不是父母情绪的宣泄。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控制和打骂,而是理解与接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小孩子呢?笔者认为,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候,最好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对孩子打骂。一次好的沟通不仅能够让孩子改正错误,还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沟通就像是一剂良药,不仅能够让孩子心甘情愿得接受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还能让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言传身教,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变成什么样子。
遇事多审视自己。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他们不需要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和价值感,当父母成为父母,孩子也一定会成为父母期待的好小孩。(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