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重建生物多样性,需要你我他同行
2023-05-24 15:29:53    来源:黄河新闻网

5月22日,我们迎来又一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行动:重建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去年10月12日,我国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了国际性重要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2022年12月19日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今年这一主题在纪念“昆蒙框架”的顺利通过和全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达成历史性共识的同时,也表明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纸上的目标到现实的行动,需要汇聚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

要加大宣传,进一步凝聚共识。地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地球的演变进程中,生命的种类不胜枚举,于枝头穿梭的飞禽、于地上奔跑的走兽、于海底嬉戏的游鱼、于天地间默默奉献的植物以及那些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的微生物群……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但是,从17世纪至今,人类文明飞速发展,对自然的改变不断加快,导致了全球许多物种的灭绝。当前,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我们对水、粮食、药品、衣服、燃料、住所和能源等许多资源的获取,依然完全依赖于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要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加大宣传,让世界各国按照“昆蒙框架”,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迅速把重心转移到协议落实上。

要生态优先,进一步加强保护。当前,时代在进步,地球正在一点点地为我们所改变,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必须结合时代要求,生态优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我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指引下,“三北防护林”取得实质性进展,退耕还林,沙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境内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至目前300头左右,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至目前的9000余只,藏羚羊亚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目前的约30万只;十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13地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是全球入选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公园已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最亮丽的名片,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世界各地地理条件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只要生态优先,进一步加强保护,我们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喜人景象。

要加强联合,进一步汇聚你我他的力量。万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只有联合起来保护,才更有力量,更有效果。“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呼吁各国加强“绿色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绿色复苏”,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寻找最大公约数,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和动力。联合才能更有力量,我们既要自身的努力,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文明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践行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积小成为大成、化量变为质变;更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向世界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吸引更多国家的力量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让自然大家庭“百花齐放”,守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虽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待解的难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保护,加强联合,不断汇聚你我他同行力量,一定可以让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及早迎来生物多样性的繁荣与发展。(王骥 秦晓东)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