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非凡十年,能源大省著写时代新篇章
2022-08-17 17:14:28    来源:黄河新闻网

10年,会发生什么?山西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548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能源装机4012万千瓦、占比34.46%,煤层气产量和利用量占全国90%以上。

10年,能改变什么?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26万亿元,历史性跨过2万亿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32元、7064元,提高到37433元、15308元。

10年风雨兼程,10年变化万千,这每一个数字都是一座丰碑,都印刻着山西这个能源大省开拓进取的足迹,见证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蔚然成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三晋大地,年年迈新步,处处换新颜,著写出壮丽的时代新篇章。

转型发展,“煤老大”变成“排头兵”。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山西煤曾点亮全国一半的灯,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煤炭依赖”也成为山西的现实瓶颈。如何破解“兴于煤,困于煤”这一难题?要当全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不负党中央重托,牢记领袖希望,山西已坚定走上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之路,煤炭领域正在“减、优、绿”,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煤老大”变成“排头兵”,今天,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伐无比坚毅。

乡村振兴,“特困区”成为“致富乡”。“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吕梁,“好风光”下却有着两个连片特困区,但不屈不挠的山西人民与全国同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把大同黄花做成全国知名品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大同黄花,小黄花大作为,也成为山西产业扶贫的缩影。“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十年努力,久久为功,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064元增加到15308元。产业富民、文化富民、旅游富民,乡村振兴战略在三晋大地正得到全面实施。

生态建设,“黄土高坡”变成“绿水青山”。“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母亲河的殷切期盼,也是对三晋儿女建设美丽山西的激励。十年来,一场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在三晋大地持续推进。坚持依法保护、系统保护、重点保护,着力筑牢生态屏障,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生态功能更加完备、生态成色更加浓厚、生态根基更加牢固。天,蓝湛湛;地,绿蔓延;水,清颜现。美丽山西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今天,青山绿水,更成为山西好风光的美丽底色,成为3500万人民最普惠的福祉。

文化自信,“古老三晋”变成“现代山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根脉,文物遍布、数不胜数,人文荟萃、灿若星辰,山川形胜、风物灵秀,行走在山西就如同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历史脉动。“游山西,读历史”已成社会共识,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成为新时代山西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数不尽的华夏遗址、文物古迹,见证着三晋大地上昨日的辉煌,今天,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讲话,让文物讲话,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成为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过往波澜壮阔,未来征途如虹。回首山西这非凡的十年,我们更充满信心,牢记领袖嘱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3500万三晋儿女接续努力,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山西这个能源大省必将日新月异,焕发出时代的新活力,著写出时代的新篇章。

(贾合祥)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