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有效做好“双碳”目标大文章
2022-02-28 14:58:59    来源:黄河新闻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当前,全球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了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代表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共识。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目标和2060碳中和愿景,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此举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出“双碳”战略决断,对我国而言,既有全球气候治理和环保因素,也有能源换道升级的考虑,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从环境保护、能源结构、产业升级的视角,还是从转变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来看,碳排放都是绕不开的“结”。解决好这个“结”,摆脱“碳锁定”,从国内来看,不仅有利于减少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国际来看,不仅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有利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对我国能源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其碳排放量的多寡关系到区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其中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最为迫切。可以说,资源型城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现有的262个资源型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经济对资源过度依赖而带来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尤为迫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这些高度依赖能源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 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动力缺乏,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占比大,碳排放长期处于高位,新兴接替产业难成规模等结构性难题始终如影随形,影响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继续强化,不断压减煤炭消费,能源转型趋势不可逆转。这既是山西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更高要求,也是摆脱对资源高度依赖的机会。如何做好“双碳”目标大文章?我们必须统筹把握和处理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这四对关系,进一步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要坚定不移全面“减碳”。去煤不可太急,转型不能冒进。因此,在做优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能源结构优化中,要坚定不移持续“降碳”。低碳意味着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而不是增长的绊脚石。随着煤炭逐步由主体能源向保障能源、支撑能源演变,必须将煤炭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兜底保障”的新高度做出新定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煤炭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在创新绿色技术中,要坚定不移助推“低碳”。要立足实际,深入分析研判京津冀地区能源需求,以发展碳基新材料产业为导向,全面布局上下游相关产业。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实现能源低碳甚至零碳转型,要突出山西能源供给特色,走精细化、差异化、高端化能源发展路子。

在提升生态系统中,要坚定不移有效“固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更要做好生态碳汇的“加法”。在“双碳”目标下,要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文旅融合,多业态发展高品质康养产业,以顺应和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要稳步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发展的新典范。

(苏向东)


[编辑:]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