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加强政策支持 保障粮食安全
2020-11-25 17:06:47    来源:黄河新闻网

“今年我们山西农谷有机旱作谷子试验示范基地,由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集成种植的有机旱作谷子获得了丰收,通过一年的实地检验,一批新的有机旱作种植模式获得了成功。”11月23日,《山西日报》11版以《山西农谷:千亩新品种谷子丰收了》为标题,报道了山西农大谷子团队有机旱作谷子种植实验的成果。笔者在为山西有机旱作谷子试验示范基地获得丰收欣慰的同时,更感到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才能有效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制止耕地“非农化”。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土地,种地的技术不管有多“高精尖”,也得在耕地上施展。要保障粮食丰收,首先要保护耕地,对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严控耕地“非农化”行为。我们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压实工作任务,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查违规占用耕地情况,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情况、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违法违规批地用地情况开展全面自查整改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保障粮食丰收,需要制止耕地“非粮化”。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加强,各地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是,一些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将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甚至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等。为此,国务院办公厅11月17日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明确山西耕地利用优先序,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对一般耕地,我们各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我们各级政府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对出现的耕地“非粮化”倾向,要坚决整治,遏制住耕地“非粮化”增量。

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立足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将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田间地头,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科学种田、加强田间管理提供支撑,全力确保粮食生产。特别是在科技兴农方面,山西农大针对山西耕地实际,不断研究改良适合山西播种的粮食作物,在种植方法、种植密度、种植时间上进行“精雕细琢”,实现了山西粮食亩产量不断提升,为全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必须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要继续加强对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完善小麦稻谷等主要农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施稻谷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不断提高粮食经营效益,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邢云鹏 邢钰坤)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