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14万公里长的铁路线上,有这样一条特殊铁路线,他既不属于高铁也不是普速,虽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却一趟客车也不开一位旅客也送。虽然只有短短的653公里,却承担着全国五分一的货运量,是国家能源战略运输大通道。他多次创造世界铁路奇迹,在世界铁路属于领跑者。
它一路与山水、花草、美景、人文典故相伴。自西向东,由塞外古城起,横跨丁玲笔下的优美的桑干河流域大峡谷,穿越战马厮杀的燕山山脉高峰军都山,蜿蜒曲折经京、津,直至渤海之滨。重载列车犹如钢铁长龙在线上舞动,又似大江大河一路浩浩荡荡,日夜不息、年复一年。32年,近70亿吨煤炭经由此运往南方各地,确保电厂汽轮机的旋转发电,确保钢厂高炉红火炼钢,确保万家灯火明亮合家幸福。
他就是中国重载铁路的诞生地,中国重载第一路—大秦铁路,中国铁路—数大秦铁路最美。
力量之美。他仪表堂堂,气宇轩昂。身长有653公里,有两条每米75公斤重的钢铁之躯,力大无比,支撑起长达2600米,重达两万吨的重载列车日夜驰骋,高铁线路上的一列动车组不足重载列车的十分之一。
羞涩之美。他像害羞的姑娘,又像是未长大的男孩。名声虽大,但大多隐藏在深山峡谷之中,大多数人难以亲眼看到他的真容。在他身上,没有人车繁荣的高铁现代化车站,也没有旅客探访。他不嫌荒凉,不怕寂寞,甘愿坚守、吃苦、奉献。
创新之美。创新贯穿大秦重载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者地位的华丽蜕变。大秦铁路集成了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货物运输装备等众多学科的先进成果,开创出独具特色的“集疏运配套、速密重管理、产运销组织”一体化体系,取得诸多自主研发创新成果。
担当之美。大秦铁路从他一诞生,就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给予的重任和使命。大秦人铭记重托,一直在为增运不断地奋斗,次次都能完成突煤增运艰巨任务。特别是2004年的夏季严重的电荒导致半年中国拉闸限电;2008年南方的冰冻雨雪灾害;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是大秦人克服重重困难,戮力同心,把最亟需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出夺取抢险救灾的胜利,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
创造之美。大秦铁路有着创造奇迹的“习惯”。大秦铁路建成晚于世界重载先进国家,但是从他一建成,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他以自己独特方式和能力不断地创造着奇迹。2014年10月,大秦铁路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典暨精品工程,创造着单条铁路年运量、列车密度、列车速度三大世界铁路奇迹。
绿色之美。以单一运输煤炭的大秦铁路在外行人看来一定十分的污染。然而实际上他最绿色环保。先进的抑尘设备为重载列车上的煤炭披上了厚厚的透明外衣,确保速度再快,无煤粉飞扬。不仅自身环保,按照大秦重载铁路年运量4亿吨计算,年耗电量为34.3亿千瓦时,折合费用22.6亿元,碳排放量105万吨。而公路运输同样重货物,碳排放量是大秦铁路的57倍。
奉献之美。大秦铁路,以一己之力,承担着全国五分之一的煤运任务,在保障着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身为大秦线职工以苦为乐,以累为荣,以奉献为幸福。两万吨重载列车司机李海龙,妻子在产房而他在线上忙于试验,他为试验成功当天出生的儿子起名叫“万成”;3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第一列司机景生启,父母从当天新闻联播中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干成这么大的事业时,才明白为啥孩子三个月未回家看望他们,激动流下了热泪。
人文之美。大秦铁路有着丰富的人文典故和历史传说,仅湖东站名的来历就寓意特殊。大同东边自古就有“文莺湖”,俗称“小东海”,现称为文瀛湖。《大同县志》卷一载有文莺湖图,图中湖水芦苇间小舟飘游,水鸟嬉戏;方形高台上的房舍别墅倒映水中,湖畔柳树依依,一派诗情画意。而当时建成的湖东站就位于文却位于湖的东面,因此起名为“湖东”。
大美,大秦铁路!(冯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