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把准“人民”这根主线,贯穿“城市”发展始终
2023-12-08 17:30:11    来源:黄河新闻网

古语有云:“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千家万户点亮了城市迷人的光彩,形成一片炫丽的景观,镶嵌在城市的夜空中,勾勒出城市秀美的轮廓。城市,不仅是市民温暖的港湾,也是一个地区显著的地标,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无论我们怎样“定义”一座城,它的落脚点在于给市民物质层面的“满足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不仅于此,我们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在规划、建设与治理中让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真切切让人心往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场城与人的双向奔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对人民的“承诺”,这一“承诺”是一份初心的坚守,是一种行动的证明,是一条光明的远征,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并驾齐驱”,我们建设与发展城市要始终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到城市是市民共同的家园,城市建设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理念,着力破解“城市病”,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感,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暖意融融,是理念与行动的生动融合,这也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这无疑是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智慧城市的创建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必然产物”,我们要坚持城市创建与发展在“快”中提“质”,在“质”中提“效”,让城市与发展同步,让城市与人民同步,让城市与幸福同步,让这场城与人的双向奔赴更加精彩。

以民为本,勾勒出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抓住人民这个关键,才算是抓住了城市建设的根基。我们建设城市与发展城市,终究是为了人民,定要把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从而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人民城市”成色更亮,底色更足。许多人号称城市为“温柔乡”,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群众对城市的“依偎”与“追求”,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栖息的港湾,“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也新鲜出炉,太原市从2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作为地地道道的太原人,我们深感荣幸与骄傲,我们张开双臂诚邀大家“打卡”太原,一同分享太原幸福,一同点亮这座幸福之城。无论哪座城,“人民性”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一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让人民在“人民之城” 中憧憬幸福,创造幸福,体验幸福是一条光荣的远征,我们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走近市民身边,走到市民心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身到心更到的方式了解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建议和期盼,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聚焦人民群众需求,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创建城市的工作中,为城市创新添动力增活力,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城市创建与发展是市民幸福最直观的感受,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他们期待更优的公共服务、更有序的城市管理,更智慧的城市建设,这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们要“躬身”架起城市与人民幸福的坚实桥梁,从人民需求出发,向人民满意使劲,让城市建设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让人民群众不仅住有所居,更居有所安,绘就一座城市其乐融融的幸福画卷。(张蕾)

[编辑:]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