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泰轩萍
铁路助力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2-07 10:09:45    来源:黄河新闻网

未来五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计划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市郊铁路约1万公里,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近三年内,建设总规模约6000公里。(新闻联播 12月5日)

这三大区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肩负着引领国内高水平城市群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双重任务。世界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对内联系紧密、对外高度开放,区域内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就需要建设覆盖交通、能源以及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基础设施。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铁路部门不断完善和优化铁路网,过去的5年里,铁路形成了以北京、天津、雄安为核心的高铁格局,发达的高速铁路让远隔千里的两地变得快捷通达。例如,2008年8月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让原来2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为30分钟;2019年12月30日,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京张高铁开通运行,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7分压缩至约1小时;今年年底开通的京雄城际铁路,让北京到雄安仅需30分钟。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乘坐轨道交通越来越便捷,“轨道上的京津冀”雏形已现。未来,京津冀区域将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2019年底,长三角区域内铁路营业里程超1150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5095公里。在长三角经济圈,2020年铁路建设下达投资计划870.33亿元,计划开通新线里程超过1000公里,其中包括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及通沪、合安、衢宁等8个铁路建设项目。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经济圈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高效联通,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未来6年新建铁路将达6600公里。

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今年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如今,无论从经济总量上,还是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力、开放程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进而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铁路作为交通强国的“先行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相信,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完善,将对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发挥出更大作用,促进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产业链条实现深度融合,共建优质生活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张秋生)

[ 编辑:胡耀宇 ]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