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网评论
【地评线】黄河网评:乡村振兴之中国样本
2020-11-12 15:41:43    来源:黄河新闻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擎画了未来中国乡村的新面貌: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明显,农村改革持续深入,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合理预判,打造乡村振兴之中国样本,对于全球减贫事业、其他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而解读中国乡村振兴的密码,可以从“人”“财”“策”三个层面入手。

乡村振兴“人”为先。据城市发展智库华莱高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达到了58.52%,但低于美国82.9%,日本92.3%的水平。未来,中国乡村人口还将持续向城市集中。这也就是说,农村空心化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每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因此,我们不必要过分焦虑农村人口的锐减,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和吸引“三种人”上面。

一种是现代农业人才。用最少的人最大化地开展农业生产,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而懂科学有技术的农业人才是实现农村发展的根本所在。一种是有能力的农村领导人。上世纪韩国为推动乡村复兴,在国家层面培养选拔乡村领导,最终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国派出千百万党员干部充实到村两委,在农村地区形成了干事创业的火热局面。今后,让能人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仍然应当是振兴乡村的重要环节。一种则是新时代乡贤。广袤乡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一位贤者往往能带动相邻见贤思齐。在古代,乡贤在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们需要引导学者、干部、企业家回归故土,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上做出贡献,从而使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乡村振兴以“财”为本。分析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乡村振兴之路,基本都利用国家转移支付发展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在举国体制的优势下即将建成。而在乡村振兴的“后半场”中,各级财政投入需要保持稳定,社会资本要充分利用。唯此,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特别要强调的是,“输血”不如“造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能够为乡村注入无穷生机。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个人清楚明白。

乡村振兴“策”化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农村地区视察时强调,好政策必须要一以贯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接力实现乡村振兴。但是,通过媒体报道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有的地方脱贫摘帽后,后续政策跟进不及时,导致异地搬迁后就业难,以及建档立卡退出户抵御风险能力弱。这就提醒我们,好政策要落地生根,要有强大的执行力。这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谨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用心用情用力为农民朋友服务好。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由蓝图变为现实。(朔风平)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